由陈学礼老师主讲的《民族志电影实践》,共21讲。是对2017年5月出版的《民族志电影实践手册》的一个回应。
课程从影像叙事规则、动作衔接、过程展现等切入点讨论如何拍摄、剪辑民族志电影的同时,从民族志电影的理念、影像的性质、跨文化交流特征、影片生产的伦理等角度,讨论如何把握民族志电影生产过程中对生活现实碎片化并进行重构的尺度。
作为制作者和被拍摄者共构的人工产品,民族志电影不仅是被拍摄者对摄像机和摄影师做出回应的一个结果,也应该是摄影师对拍摄现场做出反应的一个结果。
第三讲
从操作的层面看,动作衔接是指在拍摄和剪辑过程中如何保证主体动作的连续性,既包括一个镜头内部的主体动作从未被切断的连续性,以及不同镜头前后排列产生的主体动作连续性的幻觉。
拍摄和剪辑过程中,如何把握一个镜头的入点和出点,如何把握画面主体运动的方向和主体动作的方向,如何利用景别、机位、角度的变化创造主体动作连续性幻觉,是本讲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