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学礼老师主讲的《民族志电影实践》,共21讲。是对2017年5月出版的《民族志电影实践手册》的一个回应。此前已推出三讲:
民族志电影实践公开课|第三讲:动作的衔接
民族志电影实践公开课|第二讲:影像叙事的基本单位(镜头)
民族志电影实践公开课|第一讲:对民族志电影的理解
课程从影像叙事规则、动作衔接、过程展现等切入点讨论如何拍摄、剪辑民族志电影的同时,从民族志电影的理念、影像的性质、跨文化交流特征、影片生产的伦理等角度,讨论如何把握民族志电影生产过程中对生活现实碎片化并进行重构的尺度。
作为制作者和被拍摄者共构的人工产品,民族志电影不仅是被拍摄者对摄像机和摄影师做出回应的一个结果,也应该是摄影师对拍摄现场做出反应的一个结果。
第四讲
主体在镜头画面中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纵深运动等都是拍摄者应该在拍摄过程中不断营造的运动类型,尤其是能够在平面的荧幕上创造深度感和距离感幻觉的纵深运动。
为了营造这些运动,寻找合适的机位和拍摄角度,拍摄过程中有意识保留主体从动到静,从静到动的转换状态,如何从已经拍摄的镜头中发展出其他镜头,如何创造一个镜头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关联,如何创造不同镜头之间的相互关联,对于民族志电影的拍摄来说,显得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