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19:00-21:00
地点: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人类学博物馆二楼报告厅
讲座题目:找回老家:乡村振兴之家园景观
主讲人: 彭兆荣 教授
主持人: 李晓斌教授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副院长
主讲人简介:
彭兆荣,1956年出生,江西泰和人,一级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到法国尼斯大学人类学系,法国国家科学院“华南及印支半岛人类学研究中心”学习和研究,法国巴黎大学(十大)客座教授,巴黎大学(索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人类学系高级访问教授。北京大学特聘项目博士生指导教授。四川大学“985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特聘教授,校外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985基地”特聘研究员,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桂林旅游学院“中国南亚旅游战略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探索研究”首席专家。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专家委员会参加“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缔约国政府间特别会议”,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草案”(Draft Set Criteria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工作。主持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之一泉州“南音”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名录的后期项目工作,并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9、30),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B)中国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文化名家。
主要从事人类学与旅游、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仪式、博物馆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中国艺术遗产论纲》、《重建中国乡土景观》、《饮食人类学》、《旅游人类学》、《遗产:反思与阐释》、《人类学仪式理论与实践》等为这些方面的代表作。主编“乡村振兴之重建中国乡土景观丛书”,“人类与遗产”、“厦门大学人类学文丛”、“文化遗产教材丛书”等6套,出版专著20多部(含合著),在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
讲座内容:
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城市”作为乡土的一部分,遗留了许多乡土的因子和因素,更为直接的还是乡村,即“乡”与“土”的结合。“乡土”的历史价值以“传统”昭示代际之承。“传统”是一个不易把控的概念,它是一个不断“累叠”的过程,各种各样的版块、土石都会沉积下来,它们都在时间的推演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时态、形态和状态。仿佛“传统的发明”。我们在寻找和重新建构中国的乡土景观时,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必须厘清中西方历史价值观所赋予的各类景观,回归乡土,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