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时期,受到西南局势和改土归流等方面的影响,位于中越边境地区的都龙一带地区被雍正皇帝“赐予”安南。中法越南勘界之后,该地区重新划入中国版图。勘界完成后,基于对汛制度展开的边务管理与边民管理构成了后世边务管理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边民之间的相互往来因中越关系的变化而起伏不断。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后,中越边民之间经济往来由不定期的市场交换发展为定期的“国门街”。民间自发组织的互市往来,引起政府关注,于是在边民互市点上开展口岸建设。由此,原本是中越边民之间的一个市场节点发展为中越两国之间的一个国家级口岸。讲座嘉宾简介:
覃延佳,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专业博士,现为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环球时报“希望英才”青年学者、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迄今为止,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世界民族》、《读书》、《民俗研究》、《民俗曲艺》(台湾)、《历史人类学学刊》(香港)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书评二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历史人类学、华南民间宗教、西南民族历史与文化。
时间:2019年5月30日,周四晚上6:30——8:30
地点:广州校区综合楼407
主讲人:覃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