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中心

通知公告

>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郝时远教授讲座在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举行

发文单位:西边中心   发文时间:2018-03-20

2018年3月17日晚,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研究员、中国人类学会会长郝时远先生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报告厅做题为《2014:世界民族问题变局与中国抉择》的讲座。讲座由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特聘教授、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何明老师主持。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书记赵春盛、副院长李晓斌、李志农等老师与民社院的同学们一起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梳理2014年世界范围广义民族问题“大事件”,第二部分是2014年中国民族事务领域的“大事件”,第三部分是西方国家内政与外交的困局。

郝时远教授


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特聘教授、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何明教授主持讲座

相关研究表明,在过去的500年间,每个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期,世界上都会有重大事件发生并产生持久性影响,诸如1517年路德的宗教改革,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那么,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期,世界上哪些重大事件值得关注?哪些重大事件已经或正在形成持续的影响?本报告的指向是广义的民族问题,巧合的是2014年成为时间节点。郝时远教授用英国学者尼克拉斯鲍伊在《2014:如何度过下一个世界危机》一书中提出的“在世界历史进程过去的500年中,每个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期,都会发生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象征性事变”的观点,带领我们进入讲座的主题。

第一部分主要回顾2014年世界范围广义民族问题(包括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移民问题)的“大事件”,主要有:2014年3月,克里米亚独立公投入俄、乌克兰内战、东部州独立公投建立两个“国中之国”并结成“新俄罗斯联邦”;2014年4月,欧洲人权状况报告大会承认欧洲遇冷战后最大人权危机;2014年6月,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宣布举行独立公投;2014年6月伊斯兰哈里发国(ISIS)宣布成立;2014年8月,美国弗格森小镇事件引发种族冲突,再度揭开美国种族矛盾;2014年9月英国苏格兰独立公投;2014年10月德国兴起的Pegida仇外运动;2014年全球恐怖主义袭击激增。同时,对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作相应的分析。

讲座的第二部分郝时远教授介绍了2014年中国民族事务领域的“大事件”。在国内外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将作出什么样的抉择,成为了2014年民族问题世界变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国内有关民族政策的质疑、甚至否定的舆论与西方国家相继宣布“多元文化主义”失败的情势,中国宣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借鉴国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观察中国的民族问题,评判中国的民族关系,要把握主流,反对以偏概全的“捆绑式”思想方法。在精神层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物质层面要缩小差距,共享发展。在这一部分的最后,郝时远教授用两个比较来说尊重差异与缩小差距。一是见微知著的比较:1952年中国清除社会上遗存的影响民族关系的旧痕迹,与2017年美国因罗伯特·李的雕像引发的白人极端主义冲突之比较;二是共同发展大格局的比较:即西方国家富裕地区不愿意承担缩小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责任的分离运动,与中国东部支援西部、全国一盘棋、一个也不能少的实践。

第三部分是西方国家内政与内外交的困局,从西方谋求全球一统的西式民主严重受挫、西方国家主体民族的身份失落,到主导全球化的美西国家重返种族-民族主义,彰显了西方国家内政与外交理念相悖的困境,尤其是多党民主制造成的地方党、民族党导致地区-民族主义分离运动的内源性困局。郝时远教授得出结论:中国要在国际比较中坚定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遵循在差异中求和谐之道,在多样中求共生之法。


师生踊跃提问

 

最后,郝老师和大家展开了关于主题的深入讨论。并就因“个别地区、极少数人”而造成区域、族别“捆绑”式的现象和问题,民族政策实践中的“优惠”成分与所谓“逆向歧视”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东西部共同发展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与西方负面舆论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互动。他强调指出,中国秉持内政与外交的统一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取决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现程度。

 

                                                 记者:自昕敏 秦斌

                                                 摄影:薛洋